【南方都市报】中山医附一治白血病成果在美刊发
南都讯 记者阳广霞 实习生 鄢敏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刘星亮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华南地区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最新研究显示,在治疗第一阶段加入化疗药物,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从30%提高到100%。未来病人在家口服药片即可治病,不仅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也有所降低。该研究成果8月31日发表于《美国血液学杂志》。
儿童不能采用成人治疗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血液专科主任罗学群指出,中国每10万人就有4个人患有白血病,其中一人为儿童。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细胞白血病(A PL)曾经是最凶险的白血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治愈率不到30%。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创新性地将砒霜和维甲酸组合在一起治疗白血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世界首创。
但是,过去主要是在成人白血病的治疗上有明显效果,儿童的治疗还没有严谨可信的医学依据。
罗学群表示,儿童与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把成人的治疗方案应用在儿童治疗中,可能有潜在的危险。
主要危险在于,儿童诱导治疗期间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如果不加化疗,由此导致的死亡危险增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专科副主任黄科说:“正常白细胞不超过10×10(9次方)/L,儿童用成人治疗方案,80%-90%患儿白细胞明显升高,出现‘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现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非常高,如果因为没有用合适的方案治疗导致死亡是非常遗憾的”,罗学群表示。
口服药片就能治病
2011年,罗学群作为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专业委员会主任,联合了华南地区14家三甲医院组成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协作组,开始探索针对儿童的治疗方案。
新的治疗方案是,在维甲酸和砒霜的治疗早期加上短期疗程的化疗药。“我们用的化疗药物是米托蒽醌,主要作用就是降低白细胞”,罗学群表示,这种药物本身对白血病就有抑制作用,还可以减少并发症。
至今有82名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进行研究治疗,“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治愈率达到了100%”,罗学群强调。
治愈意味着,患病儿童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玩耍。“一般来说,3年内没有复发,基本上就不会复发”,黄科说道。
化疗药物是否会产生毒副作用,加剧患者病情?罗学群表示,前期使用的化疗药物的分量是严格控制的,非高危病人每平方米10毫克,用一次即可;高危病人则是每平方米7毫克,用3次。
使用新的治疗方案,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从30%提高到100%,死亡率大大下降。同时协作组研究发现,病人口服药物跟静脉注射效果相似。静脉注射会增加孩子的痛苦,也提高了感染几率。据罗学群介绍,目前口服砒霜只有中国才有,国外尚未开发。
患者在医院经过化疗、治疗,情况稳定后,就可以回家服用药物进行后续的治疗。“回家服用药片就跟平时吃药一样,很方便”,罗学群说道。回家服药意味着,在医院治疗时间减少,患病家庭的费用也相应减少。“治疗期,平均时间减少了20天左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陈慧芹表示,这个时间减少在长达96周的病情维持期来看,作用更加明显,几乎减少了60%至80%。“如果静脉注射还要定期回医院住院治疗,口服则是抽血、化验即可,一天就能搞定。”
据悉,该研究成果8月31日发表于《美国血液学会杂志》。协作组未来计划,研究进一步减少化疗药的使用是否还能保持同样的高治愈率。另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一点还需要在治疗方案中特别考虑。
知多D
砒霜能抑制肿瘤生长
砒霜是一种急性毒药,但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却是一种“神药”。
罗学群解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病因是基因突变,是人的第15号、17号染色体异位。即两对染色体非法地交换了一半“身体”,从而导致细胞疯长。
维甲酸和砒霜既能诱导这些癌细胞死亡,又能引导其从良成为正常细胞。而且能让已经变异的细胞凋亡,又不会影响到正常细胞。“砒霜和维甲酸能抑制肿瘤生长,结合适量的化疗,可以减少复发。关键是,不会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黄科补充道。
报道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8-09/06/content_47615.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09月06日 版次:AA07 作者:阳广霞